【现状与挑战】
当前我国清洁行业市场规模已突破4000亿元,但标准化程度不足导致服务品质参差、价格体系混乱等问题凸显。部分企业仍采用”经验式作业”,消毒流程不规范、设备能耗无管控等现象普遍存在。市场亟需通过标准化建设打破”小散乱”困局,构建良性发展生态。
【标准制定的三重必要性】
1. 服务品质升级:建立从基础清洁到深度养护的分级标准体系,如医疗机构清洁需达到EN 14476抗病毒标准,公共设施表面菌落数应控制在≤10 CFU/cm²。
2. 行业转型加速:通过智能设备操作规范、物联网平台数据接口等标准,推动传统保洁向智慧清洁转型。深圳某企业引入标准化管理后,人效提升40%,耗材浪费减少28%。
3. 绿色转型保障:制定清洁剂环保指标(如APEO含量≤0.1%)、水资源循环利用规程等标准,助力实现”双碳”目标。北京环卫集团通过标准化改造,年节水达120万吨。
【实施路径与创新方向】
建议构建”政府主导+企业参与+协会支撑”的三维协同机制:基础性标准由主管部门统筹,细分领域标准由龙头企业牵头制定,创新类标准通过”揭榜挂帅”机制动态更新。推行”标准认证+信用评级”联动机制,将认证结果纳入政府采购评分体系。
建立动态化管理平台,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标准版本追溯。参考日本JSAS认证体系,构建覆盖设备、人员、流程的全链条认证系统。同时推动国际标准互认,支持龙头企业参与ISO/TC166技术委员会工作。
【未来展望】
标准化建设将重构行业价值链条,预计到2025年可培育50家以上标准化示范企业,带动行业整体利润率提升3-5个百分点。随着ESG理念深化,清洁标准将延伸至碳足迹核算、生物降解材料应用等新兴领域,成为现代城市治理的重要基础设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