机场跑道作为航空器起降的核心区域,其清洁度直接影响飞行安全。根据国际民航组织(ICAO)与我国《运输机场运行安全管理规定》,跑道清扫作业需遵循严格的标准化流程。
一、跑道清扫基本规范
1. 作业时段控制
每日航班运行前90分钟完成首次清扫,夜间停航后2小时内开展深度清洁。多跑道机场需采用错峰作业模式,确保不影响航空器正常起降。
2. 清扫流程标准
(1)日常清扫:采用真空吸附式清扫车,作业速度不超过25km/h,重点清除直径≥3mm的异物
(2)深度清洁:每月执行跑道表面橡胶沉积物清除,使用高压水射流设备(压力范围250-300Bar)
(3)专项处理:雨雪天气后立即启动排水系统清理,检查道面接缝处积水情况
二、设备与人员管理要求
1. 清扫设备
(1)专用清扫车须配备金属探测装置与GPS定位系统
(2)手持工具采用防静电材质,照明设备符合ATEX防爆认证
(3)建立设备维护台账,每50小时进行传动系统检测
2. 作业人员
(1)持证上岗:需通过民航局认证的跑道维护资质考核
(2)协同作业:每班组不少于3人,配置双向无线电通讯设备
(3)应急处置:每年完成16小时FOD(外来物损伤)处置演练
三、特殊情况处理规范
1. 油污紧急处理
发现航空器漏油时,立即启动III级响应:
– 15分钟内完成污染区域隔离
– 使用专用吸油毡(吸附量≥8L/m²)进行处理
– 2小时内提交道面摩擦系数检测报告
2. 异物入侵处置
(1)金属类异物:磁力回收后使用探伤仪二次检查
(2)塑料制品:采用网格化分区排查法
(3)生物污染:协调场务部门实施驱鸟作业
四、质量监督与记录
1. 建立三级检查制度
– 班组自检:每500米停机核查
– 场务复检:使用激光扫描仪(精度±1mm)检测道面平整度
– 质量抽检:每月委托第三方进行微生物残留检测
2. 数据化管理
(1)运用GIS系统记录每次清扫轨迹
(2)建立FOD数据库,统计分析高频出现区域
(3)每季度编制跑道清洁度评估报告
结语:
规范的跑道清扫作业是保障航空安全的重要防线。通过标准化流程、专业化设备和系统化管理,可有效将FOD事故率降低至0.03次/万架次以下。建议各机场参照本文标准建立个性化作业手册,持续提升跑道维护水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