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背景下,环卫工作不仅是保障城市健康运行的基础,更是展现城市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。然而,传统环卫宣传多局限于标语、公告等单向传播方式,公众参与度低、社会影响力有限。为突破这一瓶颈,推动环卫事业与媒体深度融合,形成“共建共治共享”的城市治理新格局,特制定本合作方案。
—
一、合作背景与意义
随着媒体形态的多元化,从传统报刊到社交媒体、户外广告、短视频平台,信息传播渠道日益丰富。环卫部门可通过与媒体合作,将环卫工作的价值、挑战与成果以更生动、更广泛的方式传递公众,增强社会对环卫工作的理解与支持,同时引导市民形成爱护环境、尊重劳动的良好风尚。
—
二、合作内容与形式
1. 公益宣传与主题栏目共建
联合电视台、广播、主流新闻客户端等媒体,开设“城市美容师”“环卫一线”等专题栏目,通过纪录片、短视频、图文报道等形式,深度展现环卫工人的日常工作、技术创新(如智慧环卫应用)及感人故事,塑造环卫群体的正面形象。
2. 户外媒体资源整合
利用公交站牌、地铁广告屏、社区宣传栏等户外媒体,投放环卫公益广告,倡导垃圾分类、减少乱扔垃圾等文明行为。同时,可在环卫设施(如垃圾箱、清洁车)上设置二维码,链接至环卫知识科普或志愿者报名页面,实现线下线上互动。
3. 社交媒体与热点策划
与抖音、微博、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合作,发起致敬城市美容师、垃圾分类挑战赛等话题活动,通过短视频挑战、直播清扫过程、互动答题等形式,吸引年轻人关注,提升环卫话题的传播声量。
4. 舆情联动与危机公关
建立媒体舆情监测与快速响应机制,针对环卫相关的负面事件(如环卫工人权益纠纷、环境清洁争议),通过合作媒体及时发布权威信息,澄清误解,引导理性舆论,维护环卫部门公信力。
5. 公益合作与品牌联动
联合企业、公益组织与媒体共同发起“环卫关怀计划”,例如为环卫工人提供休息点、捐赠物资等,并通过媒体宣传扩大公益影响力,形成“媒体传播-企业支持-公众参与”的良性循环。
—
三、合作价值
– 对社会:提升市民环保意识,推动城市文明建设。
– 对环卫部门:增强工作透明度与社会认同感,优化公共资源配置。
– 对媒体:丰富正能量内容来源,履行社会责任,提升品牌美誉度。
—
四、实施保障
1. 建立专项工作组:由环卫部门与媒体方共同组建团队,明确分工与责任。
2. 定期评估效果:通过媒体曝光量、公众问卷调查、社会反馈等指标量化合作成效。
3. 长效合作机制:制定年度合作计划,结合节日节点(如环卫工人节、世界环境日)推出重点活动。
—
结语
环卫与媒体的合作,不仅是信息的传递,更是城市温度的传递。通过创新传播方式,让“看不见”的环卫工作被“看见”,让“沉默”的奉献者被“铭记”,最终推动社会形成尊重环卫劳动、践行环保责任的共同行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