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物联网、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入城市治理,环卫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数字化革命。传统“扫把+簸箕”的作业模式,逐渐被智能清扫车、AI识别垃圾系统、智慧环卫云平台所替代。然而,技术可以引进,设备可以采购,真正制约环卫行业数字化转型的,是兼具环卫专业知识和数字技能的新型人才缺口。培养一支适应时代需求的环卫数字人才队伍,已成为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、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迫切任务。
当前环卫行业人才结构面临显著矛盾。一方面,原有从业人员年龄偏大、数字技能基础薄弱,对新技术、新平台的学习适应能力有限;另一方面,高校相关专业培养体系滞后,缺乏针对环卫场景的数字化交叉学科设置,导致年轻专业人才供给不足。环卫数字化不是简单地将技术叠加于传统流程,而是需要既懂环卫业务又精通数据管理的复合型人才,去重构作业流程、优化资源配置、实现预测性维护。缺乏这支人才队伍,再先进的智能设备也可能沦为摆设。
环卫数字人才的培养,需明确方向,构建多层次、全覆盖的培养体系。首要方向是智慧作业技术应用人才,负责智能环卫设备的操作、维护及故障排除;其次是环卫数据分析与决策人才,能够通过大数据平台研判垃圾产生规律、优化收运路线、评估作业质量;更高层次是环卫数字化规划与研发人才,主导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设计及相关技术研发。这些人才不仅要掌握技术,更要理解环卫行业的本质——以更高效、更经济、更环保的方式实现公共空间的清洁与美丽。
建立有效的环卫数字人才培养机制,需要政府、高校、企业形成合力。政府主管部门应加强顶层设计,将数字人才纳入环卫行业人才发展规划,出台配套激励政策,支持行业数字化认证体系建设。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需加快学科交叉融合,开设环卫数字化相关课程与专业方向,聘请行业专家参与教学,面向实际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。环卫运营企业应承担主体作用,一方面与院校合作建立实训基地,开展订单式培养;另一方面建立内部培训体系,通过“数字导师制”、技能竞赛等方式提升现有员工的数字素养。此外,与科技企业联合开展技术培训与项目开发,亦是快速弥补人才短板的可行路径。
环卫数字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,关乎城市品质的提升与可持续发展。唯有构建起政府引导、院校支撑、企业主导的多元协同培养体系,才能为智慧环卫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,让技术创新真正扎根于城市服务的土壤,推动环卫行业从“人力密集型”向“人机协同型”深刻转变,最终实现城市环境治理的现代化升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