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和智慧城市建设的深入推进,智慧环卫作为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,已成为多地政府招标的重点领域。以下以深圳市宝安区“城市管家”服务项目为例,解析智慧环卫招标的典型模式与核心要素。
项目背景
深圳市宝安区为解决传统环卫作业中存在的监管难、效率低、协同不足等问题,于2022年启动“城市管家”一体化智慧环卫服务公开招标。项目旨在通过引入社会化企业,整合环卫保洁、垃圾分类、公厕管理、绿化管养等业务,并依托物联网、大数据、AI识别等技术构建智慧化管理平台,实现全域环境卫生的精细化、智能化管控。
招标核心内容
1. 服务范围
覆盖宝安区6个街道,包括道路清扫、垃圾收运、垃圾分类督导、环卫设施运维、应急保障等,要求中标企业实现“机械化作业+智慧化调度+人性化服务”一体化运营。
2. 技术要求
– 搭建智慧环卫管理平台,需具备AI视频识别(自动识别垃圾暴露、车辆违规作业等)、物联网设备监控(垃圾桶满溢、车辆轨迹实时追踪)、大数据分析(智能派单、作业质量评估)等功能;
– 环卫作业车辆需安装GPS、传感器及视频监控设备,接入统一调度系统;
– 建立公众参与模块,支持市民通过App反馈问题并跟踪处理进度。
3. 评标标准
采用综合评分法,技术方案占比40%(重点考核智慧平台设计、创新应用)、服务报价占比30%、企业业绩及履约能力占比30%。强调技术落地性与长期运维能力,而非单纯低价竞争。
中标结果与实施效果
某头部环境服务企业以3.2亿元/年的价格中标,其方案提出“5G+AIoT”智能预警系统,通过算法模型自动生成优化作业路线,降低人力成本20%;同时通过实时数据共享与政府监管平台对接,实现问题处理效率提升50%。项目运行后,宝安区环卫作业投诉率下降35%,机械化清扫率达95%,成为全国智慧环卫标杆案例。
案例启示
1. 技术整合是关键:成功的智慧环卫项目需将硬件(智能设备)、软件(管理平台)与运营服务深度融合;
2. 长效运维受重视:招标方更关注企业可持续服务能力,而非一次性投入;
3. 数据价值凸显:环卫数据需与城市大脑对接,助力宏观决策。
此类招标模式正逐步向全国推广,标志着环卫行业从“人力密集型”向“技术密集型”转型,为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新路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