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城市水环境治理需求日益迫切,河道漂浮物打捞服务已成为生态保护的重要环节。本文从招标流程设计、技术规范要求及服务标准三方面,为相关单位提供专业参考。
一、招标背景与技术要求
1. 服务范围界定
招标文件需明确河道起止点、水域面积及漂浮物类型(如塑料垃圾、水草、油污等),结合季节变化制定差异化打捞方案。
2. 设备配置标准
要求投标方配备自动化打捞船、油污吸附装置及分类存储设备,推荐采用太阳能动力系统,符合环保低碳要求。
3. 人员资质核查
作业团队需持水域救援证、特种设备操作证,并具备应对突发水情的能力,安全培训记录须纳入投标文件。
二、服务标准与验收体系
1. 响应时效要求
建立”24小时接单-2小时响应-48小时处置”三级应急机制,重点区域实施网格化巡查。
2. 漂浮物处理标准
要求分类处理率达90%以上,可回收物交由资质企业处置,油污类污染物须执行危废转移联单制度。
3. 动态监测机制
通过无人机航拍+水质传感器联动,构建漂浮物分布热力图,实现服务效果可视化评估。
三、评标流程优化建议
1. 综合评分法应用
技术方案权重不低于60%,重点考察生态保护措施创新性,商务报价采用合理低价法。
2. 履约能力验证
要求投标人提供同类项目验收报告,优先选择具有智能监测平台开发经验的服务商。
3. 全周期管理条款
合同需包含设备维护保养、极端天气应急预案及公众监督反馈渠道等配套内容。
四、长效管理机制建设
建议招标方建立季度考核制度,将漂浮物复发率与付款比例挂钩。同时推动建立河道保洁数据库,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打捞频次与资源配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