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加速推进,环卫作业模式正经历深刻变革。环卫机器人凭借其高效、安全、全天候作业能力,正成为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关键工具。为确保采购到真正符合实际需求、性能卓越且具备前瞻性的设备,制定一份科学、严谨、全面的招标参数体系至关重要。以下围绕核心维度,提供详细的参数设置建议与考量要点:
一、 核心性能参数:清洁能力的基石
清洁宽度: 明确机器人的有效清扫/洗刷宽度范围(如:1.5米 – 3.0米)。此参数直接影响单次作业覆盖面积及效率。
清洁效率:
清扫效率: 量化单位时间内可清扫的最大面积(如:≥ 8000 平方米/小时 @ 额定速度)。
洗刷效率: 量化单位时间内可清洗的最大硬质路面面积(如:≥ 5000 平方米/小时 @ 额定速度)。
最大清洁能力: 明确机器人可有效清除的垃圾类型及尺寸上限(如:可清扫碎石、落叶、烟蒂、纸屑、塑料瓶(直径≤ 15cm,高度≤ 25cm))。
尘箱/水箱容量: 根据作业时长和路线规划,设定合理的尘箱容积(如:≥ 150L)和清水箱/污水箱容积(如:≥ 200L/200L),并明确满载重量对续航的影响。
垃圾识别与分类能力(可选但趋势): 要求具备基于AI视觉的垃圾自动识别能力,可区分可回收物、其他垃圾等(符合当地分类标准),并具备分类存放或标记功能。
二、 作业能力与环境适应性:应对复杂场景
最大爬坡能力: 明确机器人能稳定作业的最大坡度(如:≥ 15% 或 ≥ 20度),需考虑不同路面(干湿、粗糙度)下的表现。
越障高度: 明确机器人可安全平稳越过的常见障碍物高度(如:路缘石、减速带 ≥ 8cm)。
最小转弯半径: 此参数影响机器人在狭窄区域(如人行道、广场角落)的灵活性和覆盖率(如:≤ 1.5米)。
地面适应性: 明确适用的路面类型(如:沥青、水泥、透水砖、石材、环氧地坪等),要求在不同材质路面上均能保持良好清洁效果和行驶稳定性。
全天候作业能力:
防水防尘等级: 关键部件(尤其是电气、传感器、电池舱)应达到高防护等级(如:IP65 或更高)。
温度适应性: